“体育创业投融资在2017年遭遇‘腰折’,总融资额90亿元,在2016年是199亿元,2015年则是65亿元。”
近日,在懒熊体育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体育产业嘉年华大会上,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透露的这组数字,佐证了2017年在整个一级市场创投大环境回落的情况下,体育投资的热度也在消减。韩牧认为,这种现象,一方面是源于投融资大环境的使然;另一方面是随着投资机构对于体育行业理解的加深,投资也变得更加理性与实际。“概念与故事不再好卖,如何在一个慢生意里扎扎实实做出营收才是根本。”
2017年,体育创业投融资的另一个现象是,投资方有49%集中在A轮,天使轮则只有29%。从已公开的投融资信息中不难发现:“当下能不能赚钱”是投资方考虑最重要的指标之一。健身、培训、赛事服务、营销、运动服装/装备等有充裕现金流的项目得到了更多资本的青睐。而之前两年屡有融资案例出现的足球、跑步、骑行等相关领域在2017年几乎难见。
针对《风口过后,体育投资如何玩?》的话题,会上多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。
中国文化产业基金总裁陈杭认为,体育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么快。过去两年,中国的体育产业经历了两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:互联网+体育概念很热,大量的钱进入体育行业,但这个模式好像并没有那么成功。第二个阶段:大量的投资人都经过了反思,又重新把目光从线上转到了线下。
“精品IP,加上非常有效的传播,再加上有效的变现方式,这是我们完整的体育投资逻辑。如果一个IP只是锁定来参与的人的话,它的受众群体一定极其有限,它的商业价值也非常有限。”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总裁谢闻栗认为,选择投资对象首先要找到特别能吸引眼球的IP。“IP决定了有多少人参与,也决定了有多少人来看它,这决定了它的商业价值。”
“我们投资体育的模式不是追风口。所以,这几年我们每年都坚持投3至5个体育类的项目,现在我们有将近20个体育类的项目,有高端的消费升级,有体育赛事的IP,有体育场馆、培训、器材相关,所以整个布局是非常优良的。”信中利资本董事长汪潮涌认为,体育产业是一个正在高速成长、非常阳光的产业,但是需要耐心、坚持、培育,不能有赚快钱的想法。
汪潮涌还认为,目前的体育投资已进入4.0时代。在他眼里,再往下走看好的是载体,能够形成比较大市值、商业价值的载体,其中有一块是体育小镇。
可以预见的是,2018年的资本市场还是会比较紧,投资方对投资文化和体育二级市场还是会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。谢闻栗认为,在短线的过程中,资本还是会向头部、拥有价值、拥有利润、拥有高壁垒的标的和资产去集中。从长线来看,文化和体育作为核心赛道,一定是被资本所追逐的领域,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资本仍然是产业向前不断迭代,不断向前发展携手共进的伙伴。(中国体育报记者 王 辉 )